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利 >> 国际专利申请
国际专利申请
警惕通信专利战登陆上海自贸区
日期:2014-01-20 字号:大 中 小
种种迹象表明,2014年可能成为通信产业专利诉讼频发的一年,甚至有可能改变现有的竞争格局,对于我国来说更是如此。4G-LTE牌照的发放加剧了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程度;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发放又可能打破电信运营商寡头垄断的局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进一步对外开放增值电信业务,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外资企业经营特定形式的部分增值电信业务。不难看出,通信产业的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会用上它所有的竞争武器,专利诉讼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实行“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的管理模式。更开放的贸易环境、更宽松的监管政策将会吸引大量外资企业入驻,对于外资电信运营商而言,最大的利好消息在于上海自贸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增值电信业务,这就为外资电信运营商提供了一片“试验田”,它们能够通过独资或合资的方式以较低的成本、较低的政策风险进入自贸试验区内,一旦适应了国内通信产业的竞争环境,便将逐渐向外拓展业务。许多外资电信运营商都拥有较为成熟的专利保护体系和运营经验,对外开放增值电信业务将使更多的外资企业来中国开展专利布局,这将不断提高国内通信产业专利的数量与质量,并为专利诉讼埋下伏笔。
对于国内企业而言,针对来自国外的通信产品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却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障碍。上海自贸区中的货物从原来的“先报关,后入境”转为了“先入境,后报关”,这种做法虽然使得贸易更便捷,但却产生了“境内关外”所带来的专利保护问题。由于“进出境”和“进出口”存在法律概念的差别,上海自贸区在某种程度上为潜在的国外专利侵权企业提供了一个“避风港”。虽然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负责自贸区内专利纠纷的行政调解和处理,但是采用司法保护的难度之高使得国内专利权人无法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权利。
此外,上海自贸区内可能出现专门经营专利的企业,甚至会出现类似“专利流氓”类型的企业。笔者认为,应警惕在上海自贸区内运营专利或“专利流氓”开展专利诉讼的两大“便利”:第一,注册公司的成本较低。在上海自贸区内,除法律、行政法规对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有明确规定的之外(例如银行、保险等),设立公司试行注册资本“认缴制”,股东只需要支付很低的成本就能够成立一家独立运营的企业,这些企业并不需要是专利的实施主体,只要其通过购买或转让获取一些专利,就能够开展专利诉讼活动。第二,寻找诉讼目标的成本较低。更开放的政策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通过上海自贸区开展国际贸易,这些专利运营公司或“专利流氓”只需要在上海自贸区内寻找诉讼目标即可。考虑到货物的仓储成本或被海关扣押调查的成本较高,而专利诉讼的周期却很长,有些企业就算没有侵权行为,也很可能会支付一定的和解费用来获取更自由的行动空间,专利诉讼的武器变得“好用”起来。
通信产业是典型的专利密集型产业,在物联网、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等发展趋势下,上海自贸区通过吸引外资企业的入驻,使得国内企业能够就近学习国外较为成熟的专利运营与保护模式。但是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标志着我国将更深入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之中,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虚拟运营商,还是产品制造商,都应当意识到潜在的专利风险。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